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雖然二季度GDP 數據好于預期,我們對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產業經濟仍處于L 型走勢。二季度產業景氣指數與一季度持平,仍呈輕度收縮。企業投資疲軟,僅9%的企業在二季度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而擴張型投資(即投資規模高于資產的3%)更為罕見,僅占2%。”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長江商學院金融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潔博士,在今天發布的最新《中國產業經濟報告》(下稱《報告》)中表示,“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仍是產能過剩。二季度有高達六成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反映國內需求不足的擴散指數維持在歷史最高點。”

 

產能過剩仍為歷史最高 去產能任重道遠

 

甘潔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目前超過一半的行業(18個)和超過四分之三的地區(25個)產能嚴重過剩(一季度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7和24)。此外,通過對上一季度接受調查的企業回訪,發現有約2.6%的企業為停產或疑似停產(上季度停產企業為2%)。減員超出10%的企業占4.6%,減員超過20%的企業占3.5%,繼今年一季度之后再創歷史最高。參照2014年底2.3億產業工人人數,這意味著二季度發生了250 萬左右的減員。從企業預期減員的數據來看,三季度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供給側改革確實取得了進展,過剩行業減產、減員明顯增加,同時在減產減員的過程中,產業結構呈優化趨勢。但由于當前產能過剩是過去多年盲目、過度投資累積的結果,去產能還需要相當長的過程。

 

需求不足為最大挑戰 民間投資進一步疲軟

 

在調查中,當被問及制約下季度生產的因素,訂單不足仍是首要因素,涉及81%的企業。其次是成本,19%的企業回答“勞動力成本”,13%的企業回答“原材料成本”。而融資不是瓶頸,僅有4%的企業將之列為制約生產的因素。此外,受訪企業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關注和擔憂也明顯高出以往。今年以來政府通過以貨幣和投資為主的經濟刺激政策在局部起到一些成效,如資本品生產量明顯止跌企穩。但是,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加之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信貸并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涌入房地產和大商品,引發資產價格迅速上漲。此外,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雖大,但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民間投資不但未被帶動,反是呈萎縮趨勢。

 

甘教授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中國經濟還是有很多增長點,比如說新興行業、發展裝備制造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企改革、擴大民營企業經營范圍、城鎮化等等,加之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的奮斗精神,中國經濟充滿希望。”

 

鳳凰網評論總監、鳳凰網資訊中心副總監、鳳凰網政能亮總編輯高明勇現場表示,“最近半年,我都在跟蹤每周三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甘教授報告中的很多觀點和關注點都和常務會議上的議題比較契合。比如甘教授認為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并未真正拉動內需,這恰恰呼應了國務院所提出的“補短板”戰略,即要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的轉變;同時國務院非常重視民間投資不足這一問題,而民間投資疲軟在甘教授的報告中也被多次提及。應該說,甘教授的報告直接源于最小的經濟細胞產生的數據,是一份接地氣的報告。”

 

發布會現場,新華社、中新社、Global Times、China Daily、財新、第一財經日報、鳳凰網等近30家媒體與會報道,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uters、FT、新浪對甘潔教授進行了深度專訪,長江商學院EMBA、MBA等校友、學員百余人到場學習。

 

關于《中國產業經濟報告》

 

要真正讀懂中國產業經濟,了解產業經濟形勢以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需要掌握及時、可靠的數據。而這樣的數據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微觀層面的企業調查才能夠獲取。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長江商學院金融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潔博士每季度定期發布《中國產業經濟報告》,該報告通過對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即年度銷售額大于500萬元)的48.8萬家企業進行以行業、地區及規模分層的隨機抽樣調查,構建出能較全面地、前瞻性反映產業經濟整體狀況的產業經濟景氣指數,并力圖揭示經濟表現好壞的內在機制。該調查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已進行了九次,得到了學術界、企業界和財經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解經濟狀況和預測經濟形勢提供了參考,并對政策制定產生了一定影響。甘潔教授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011年,她的論文《房地產財富與消費增長:大量家庭數據研究實證》,獨立榮獲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邁克爾?布倫南獎”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 Michael Brennan Award)。甘教授的研究成果還多次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如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研究評論(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和金融與數量分析(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她也是多家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的審稿人。

 

關于長江商學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長江商學院(CKGSB)成立于2002年11月,是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也是國內第一所實行“教授治校”體制的商學院。長江商學院自創辦以來,一直以培養新一代的世界級企業家為己任,為打造享譽全球的新一代商學院不斷探索與創新。取勢于中國經濟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誠基金會的大力支持,長江商學院經過十余年發展,擁有40多位世界級的全職教授,貢獻了對中國乃至全球管理實踐影響重大的一系列原創思想。長江商學院擁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菁英校友群體,8,000多位校友中超過一半擔任CEO或總裁職位。作為第一家全球化的中國商學院,長江商學院已成功啟動歐洲、北美等市場運營,致力于促進東西方在管理思想與商業實踐的雙向交流與學習,成為融貫中西、整合全球最佳管理教育資源的高端學習平臺。

 

長江商學院為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成員,并獲得EQUIS體系認證;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含EMBA和MBA)”。長江商學院現設有工商管理碩士項目(MBA)、在職金融MBA項目(F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項目(EMBA,含與瑞士IMD商學院合作開設的EMBA雙學位項目、中國商業EMBA韓國領袖課程,及金融EMBA、文創EMBA、健康管理EMBA)、工商管理博士項目(DBA)和高層管理教育項目(EE)。